
我的防疫日記
從2019年12月到2022年12月,在第三年新冠病毒防控政策迎來了很大的變化,一個歷史性的時代結束了。在這個疫情時代的最開始,我在感染科上一線,而現(xiàn)在,我在方艙醫(yī)院上一線。
回顧這三年,新冠病毒于2019年12月在武漢發(fā)現(xiàn)。因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,又遇上春節(jié)返鄉(xiāng)潮,新冠病毒迅速傳播至全國。我院約2020年1月25日開放感染科接診疑似病人。我記得有天晚上,杜娟主任、姚貴明老師一起進入隔離病區(qū),為疑似病人上呼吸機。他們走向隔離病區(qū)的背影永遠的印在了我的腦海里,在對新冠病毒還不了解,防護用品的使用還不熟練的情況下,他們的行為讓我真正的理解到什么是白衣執(zhí)甲逆行而上。也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名醫(yī)療工作者的職責與使命。隨后,感染科收治了幾名確診病人,我們每天都會去查房、進行操作、治療。我心里從來沒有害怕過,正是因為這份使命感給了我莫大的力量。
第一次全國疫情得以控制后,我們便開始了不斷的學習,對“敵人”也越來越了解,后期全國也僅出現(xiàn)了一些散發(fā)疫情。直到今年5月,我市鄰水縣出現(xiàn)大規(guī)模疫情爆發(fā),我們舉全院之力抽派人員支援鄰水,留守本院的同事們在保證醫(yī)療安全的情況下,不斷抽派到各個點位采全民核酸。通過全廣安人民的不懈努力,20幾天后,鄰水疫情終于實現(xiàn)了社會面清零。這個時期留下了靜默、交通管制、社會面清零、動態(tài)清零、全面清零、紅碼、黃碼、綠碼、行程碼等一系列時代的語言。
但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們的城市經(jīng)常做全民核酸。我們醫(yī)護人員也從一周一次核酸采樣,到一周兩次,到最后每天一次核酸采樣。我們在開展正常診療工作的同時,也加入到疫情防控、核酸采樣、疫苗接種保障、隔離點保障等與新冠病毒有關的工作中去。我們總盼望著能有更科學的防控政策,直到防控政策調整、二十條措施、新十條措施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。
通過這三年的疫情,我們學到了很多:第一、深刻的認識到了傳染病的流行模式,學會了怎樣去當一名“李文亮”。第二、學會了一級、二級、三級防護標準,熟練掌握了正確穿脫防護服,并在防護服下進行各種操作。第三、學會了疫情爆發(fā)的處理流程。第四、也是最重要的一點,實踐了我們護佑一方百姓生命健康的使命。
隨著新十條措施的落實,陽性病人不會強制隔離了,也取消了行程碼。對老百姓來說,新冠病毒對他們的影響越來越小。但進入到后疫情時代,對我們醫(yī)務工作者、醫(yī)療機構來說,這仍然是一個很大的挑戰(zhàn):比如說門急診如何做好預檢分診、住院患者收治流程應該如何優(yōu)化、院感的防控措施、非接觸式診療的優(yōu)劣勢等一系列問題。這是一個挑戰(zhàn),也更是一個機遇,隨著我們的努力,我相信所有的問題終將迎刃而解!